新版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国姓窃明 > 第327章 再临江宁(2/4)

第327章 再临江宁(2/4)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版笔趣阁在线收听!
也布置了几步闲棋,都是关于儿童医疗卫生的。

南京城西南郊的江宁镇上,去年原本就已经有好几家研究所了,分别是农牧、博物学、物理机械冶金等,今年又在原本农牧博物学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座医学研究所一座药学研究所,

每座所的前期投入又是至少数万两级别,后续持续拨款总数可能会达到二三十万两。

朱树人是现代人,自己不懂古代医学,所以中医的部分他没法插手,只是拨点钱,给一些有水平的太医和有声望的民间名医提供平台罢了。

他能做的,主要还是提升这个时代的外科、尤其是创伤处理、防感染等科目的升级。还有就是各种瘟疫传播原理和防治的研究总结。

因为作为现代人,哪怕完全不懂医,但外科外伤处置常识还是远胜于古人的,古人可不知道细菌病毒,也不知道感染原理,这方面朱树人多少有点本钱。

传染病学也是现代人普遍有优势的地方,古人不知道细菌和病毒的存在,也就难以全面总结各类细菌病毒的传播原理。现代人却是总会遭遇各种传染病流行,耳濡目染也知道卫生常识。

而对于儿童医疗来说,外伤处置和传染病防治也都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小孩子本就不懂事调皮,容易磕磕碰碰受外伤,还喜欢沾花惹草乱摸乱玩接触到传染病原。

外伤处置和瘟疫防治的卫生手段升级后,将来对于战时的军医处理也有极大帮助,能救活更多英勇的大明伤兵。

另外,在江宁镇上设置医药研究所,还有一个便利之处,也是朱树人着手之后才发现的——去年他已经在江宁镇上造了全人类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有了那座植物园为基础,再征地开辟出一块相邻的新园区,完全可以用来做草药植物的栽培和展出示范。

虽然在朱树人之前四十多年,就已经有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如今大明也有刊印出版,而且《本草纲目》也有配图。

但《本草纲目》的图片数量,终究无法做到每种草药都给图,李时珍当年是私人着述,也没这个条件和成本出那么豪华的书。

何况就算全部有图,看书图和看实物的直观性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出现读书人“按图识草,把小麦认成韭菜”的笑话。

现在在植物园中又新建草药园区后,争取把所有能在江南栽培养活的草药,都留一小片实物栽培示范,再留一点完整标本,以后可以供天下医生和药房学徒来观摩学习勘误,减少庸医,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气候不适宜种植展示的,如果能靠云母天窗温室来解决,也尽量解决,这样热带草药植物也能展示了。

只剩下耐寒草药植物如人参之类,江南实在没办法种活,以后等光复中原后,再到北方寒冷之地重建一座植物园。

这一切的陈列展示,朱树人还都是按现代动植物园、博物馆的规范来做的,每种花草树木前面插个涂了油漆的木头小牌子,写上物种名称、产地习性,不需要解说员也能看懂。

另外,古代医学用药,也不都是植物制品,动物入药一样很多。

对于那些动物药,朱树人也在江宁动物园里单独开辟了新的扩建园区,展示药用动物的活体,和部分鲜活干制后的标本、以及药用器官的单独标本,供天下医生学习。动物园也一样每个馆舍有解说木牌。

只要能证明自己是行医或者学医的,只要掏得起路费和住宿盘缠来南京,都可以免费参观,还不收门票。其他人也能参观,但就要收费预约、限制每日人流量了。

一时之间,在隆武二年这个夏天,南直隶境内不知有多少行医之人和学徒来南京朝拜参观,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江宁镇上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可看可学。

这些人参观之后,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国姓窃明章节列表下一页